久未出包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日前接受專訪,又語出驚人。除坦承民進黨反核衝過了頭,說明核能發電「提前除役」不是民進黨的立場外,還指強渡關山的深澳燃煤電廠是因為「南電北送」的錯,所以只要北北基宜桃承諾節電10%就可不蓋深澳燃煤電廠;另外怕夏天缺電,將強制大用戶至少節電5%,一般家庭則訂出節電5%到10%的目標等。不過這些奇怪的能源政策主張隔日就遭行政院長賴清德打臉,顯示政府內部能源政策的不一致與不務實。
眾所周知,反核是民進黨的政治神主牌之一,歷來被用作向國民黨政府奪權的工具和手段之一,而今張景森卻說「民進黨反核衝過頭」;賴揆也補充說,既然核能已經不可能,那只有火力發電(指蓋深澳燃煤電廠)。可見反核是個假議題,被用來演戲作秀罷了。既然賴揆本身是學醫的,又標榜自己是一位務實的院長,何不務實地接受核能科技也是選項之一,就此摘除民進黨反核的神主牌膿包。
不要忘了,核能科技原本也是用來同時解決溫室效應和空汙的藥方之一,因為核能發電基本上是零二氧化碳和零空汙排放的電力供應來源,在大幅減少化石火力發電和發展綠能的過程中應有其一定的角色和貢獻,而不是「非火力發電不可」。
台灣南電北送的確是實情,但試問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沒有區域用電不平衡的現象?就拿德國風電來說,發電的風場在北部,用電重鎮卻在南部工業區,之間全靠電網傳輸調度。
小小台灣也是如此,經濟、人口集中在北部,農業則在中、南部,因此形成了南電北送的供需現象。北部缺電絕不是被用來強蓋深澳燃煤電廠的主要理由之一。大家共同生活在一個寶島上,本來就應區域分工合作、互通有無,就像北北基宜桃民眾繳的稅不也是提供給全國在用嗎?政府應該做好全國區域規畫工作才是正解。但張景森和賴揆把罪全都怪在北部人的身上,實在是說不過去。
政府向來強調節能的重要性,這已不是陌生的口號,還記得「節能減碳」吧?這十幾年來,所謂能源效率的提升,其實是工廠外移的結果而不是真正的節能減碳。為何一直成效不彰?基本原因是政府用錯了工具。「節能減碳」是經濟政策工具,不能單靠法令管制來達成,更不能藉以恐嚇業者,斷了經濟發展的路。
基本上,只要政府設置正確的能源稅、碳稅或排放權交易制度,廠商自然就會選擇最有利的方式進行生產,民眾也會自動選擇適合的節能器具和改變生活方式。完全不需要政府強制用戶至少節電5%到10%的無聊主張和干預作為。因此,建議賴清德院長在做一個務實的行政院長時應先選賢與能。例如,在推能源政策前,先把若干膿包政客替換掉,還比較務實一些吧!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教授)